大家知道,青島有個地方叫城陽,而這城陽,就是城之“陽”——南面;這里的“城”就是不其城。其管理范圍大致相當于今天青島的市南、嶗山、市北、李滄、城陽。很可惜,不其縣在隋代被取消了,此后,所轄地域就歸即墨縣了。
史料記載,不其古城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屬秦朝36郡的瑯琊郡,縣治設在城陽村北,即城子村東。不其縣,因境內有不其山(即今天的鐵騎山)而得名。據考證,遠古時此山周圍生活有“不”和“其”兩個部落。《漢書•地理志》中說,“不其縣,秦建,屬瑯琊郡”。隋開皇十六年(596年),不其縣被廢棄并入即墨縣。至此,不其城存續了817年。現如今,城子村仍有城里、城北、東城頂、西城下等地域名稱。據說,20世紀30年代,“東城頂”尚有殘存城墻一段,殘高約一米。
華全發電機組也了解到這樣一個事實,那就是“不其城雖已消失,但其內在光輝卻流傳久遠”。秦始皇曾來到不其,為這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了活力;漢武帝劉徹也曾來此地“作《交門之歌》”,將不其的歷史記憶加強到漢帝國精神的中心。這里還出過兩位皇后——漢靈帝皇后宋氏和漢獻帝皇后伏壽,反襯著兩大家族的興衰。“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”,興衰相伴,宋、伏兩位皇后的悲慘命運為不其城的歷史注入了一抹血色黃昏,在蒼涼的海平線上回蕩。
若論不其縣名人,縣令童恢可謂 為讓人稱道的一位。童恢,東漢姑幕(今山東諸城)人,是城陽有史料記載的 位縣令。他治理期間,百姓安居樂業,牢獄里竟然沒有關押一名罪犯。童恢,也被譽為“青島史上兩千年不倒的清官”。他在年輕時曾任州郡小吏,司徒楊賜聽說他為人公正,奉公廉潔,便召至府中委以官職。后來,楊賜遭到彈劾,身邊人見事不好,都紛紛離開另謀出路去了,只有童恢一直留在他身邊,待楊賜免罪獲釋后,方才離去。
光和五年(182年),童恢出任不其縣令。在職期間,勤于政事,體恤民情,縣衙小吏或百姓有過錯者,曉以理義,對恪盡職守或執法廉平的小吏、衙役,則賞賜酒肴以示勉勵。童恢身為朝廷命官,不圖榮華富貴,專事倡導農、桑、牧、織等業,一時境內安寧,牢獄連年沒有犯人可以拘押,鄰縣百姓紛紛遷到不其居住。童恢在任七年,因為政績卓著,由不其縣令升職丹陽郡太守。
童恢死后,不其縣的百姓自發掏錢建了一座廟,取名"童公祠"(至今,在城陽惜福鎮還依然保留著)。童公祠,始建于東漢末年,是青島市 古老的縣令祠觀。元皇慶二年(1313年)全真道道士進駐,將其改為道觀,遂更名為童真宮。1982年,童真宮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民間流傳童恢的軼聞很多,其訓虎的故事至今婦孺皆知。傳說,童恢任不其縣令后不久,聽說有百姓被老虎所害,于是巧設機關,活捉了兩只老虎。童恢對老虎大罵道:“上天造就萬物,只有人貴。虎狼應以各種牲畜作為食物,你卻殘害人類。根據王法“殺人者死,傷人者刑”,你們如果誰吃了人,就應低頭服罪;如果是無辜的,就該大叫喊冤。”其中一只老虎低頭閉眼,好像很害怕,童恢當即令人殺了它。另一只看著童恢大聲吼叫,跳來跳去,童恢于是下令放了它。這件事也受到了官吏和百姓的稱頌。
華全柴油發電機組,凝聚多年發電機組生產技術和經驗,并融合當前前沿技術成果而精心研發的一款“綠色”機組。具有設計美觀、電力充足、運行可靠、性能持久的顯著特點,尤其是在節能環保上所展現出的明顯優勢而受到了國內外市場、用戶的廣泛歡迎和一致信賴。
華全發電機組咨詢熱線:400-162-0536 15905360712